《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其中“文化強國”引領其他強國的建設,是實現其他強國目標的基礎和保障。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魏鵬舉重點解讀了“...[詳細] 時間:2021-07-21 09:53 查看:4893次 標簽:魏鵬舉文化產業文化強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
中央財經大學莫林虎教授從中國傳統廉潔文化與反腐倡廉,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思想與新時代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國傳統文化的小康思想與共同富裕的偉大實踐,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同理想與新時代公平正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以及以文化人五個方面出發,詳細講解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詳細] 時間:2021-06-16 10:31 查看:8617次 標簽:莫林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精神力量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張寶秀院長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的歷史觀和傳統文化觀、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等方面,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詳細] 時間:2021-04-27 09:09 查看:5510次 標簽:張寶秀科學歷史觀傳統文化觀堅定文化自信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數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發現了一只小蟲子。這種蟲子能吐絲,它吐出的絲可以用來紡織、印染、彩繡。由此,中華民族的紡織文明、印染文明和刺繡文明應運而生。這只小蟲子就是蠶。本期報告,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苑利圍繞“養蠶繅絲”對人類文明產生的影響介紹了四方面內容:一是中...[詳細] 時間:2021-04-08 10:07 查看:1733次 標簽:苑利絲織業絲綢之路人類文明蠶絲技術
民間過大年,從臘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五結束,是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期報告,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蕭放教授從大年的溯源、歷史流變、傳統習俗三個方面,生動描繪了大年期間中國老百姓的民生圖畫。對照蕭放教授的講述,您是如何迎接新春佳節的?...[詳細] 時間:2021-02-09 09:35 查看:1726次 標簽:蕭放春節過年傳統文化習俗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藝術研究院苑利研究員從中國人傳統服飾的智慧、中國人傳統飲食的智慧、中國人傳統民居的智慧、中國人傳統民居的智慧等方面,闡述了中國人傳統生活中的智慧,對于我們...[詳細] 時間:2021-02-08 08:34 查看:4127次 標簽:苑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出現的政治清明、經濟復蘇、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敦懹^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所著的一部政論性史書,分類編輯了貞觀君臣的思想道德和軍政思想,反映了貞觀之治出現的根本原因。本期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謝保成研究員首先通過...[詳細] 時間:2021-01-08 16:32 查看:2936次 標簽:謝保成《貞觀政要》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吳兢
本期報告,首都博物館學術委員會郭小凌主任帶我們回顧了比較史學的發展歷程,講解了歷史學界專業領域中對“文明”的定義以及六種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并從時空、經濟、政體、思想文化等層面分析了古希臘文明與華夏文明的異同之處,敬請期待。...[詳細] 時間:2021-01-08 16:07 查看:3209次 標簽:郭小凌比較史學古希臘文明華夏文明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規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推動區域文化產業帶建設。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創新工程首席專家祁述裕圍繞“把握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 促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從四個方...[詳細] 時間:2021-01-06 15:10 查看:7717次 標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文化產業帶
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文化建設的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文化建設的根本方向。立足于今天,新發展階段已經有許多可以確定的特征,新發展格局和新發展理念已經清楚明白地呈現出來。在黨的全面領導下,文化建設要立足于新發展階段,應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詳細] 時間:2020-12-29 10:19 查看:18055次 標簽:劉東超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文化強國
本期報告,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黃樸民教授首先說明了軍事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對東西方軍事學著作發展史的脈絡進行了梳理,具體包括中國兵學的發展軌跡與鮮明特征、西方軍事學著作發展史;并在此基礎上對比了中西方軍事思想的異同,對二者的相同之處進行了重點分析。...[詳細] 時間:2020-12-14 15:51 查看:1395次 標簽:黃樸民東西方文化軍事學著作古典兵學軍事思想
中國到底有沒有哲學?有沒有哲學對一種文化究竟意味著什么?本期報告,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楊立華回應了“中國到底有沒有哲學”這一問題,精彩講解了孔子、孟子、莊子的思想精髓以及孟子、莊子所走的哲學道路,闡明了中國哲學的特點和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楊立華教...[詳細] 時間:2020-11-09 15:07 查看:5226次 標簽:楊立華中國哲學哲學中國古代文化孟子
老子是我國先秦時期重要的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對包括知識分子和平民在內的中國古人的精神建構發揮了極其深刻的作用,在如今也具有許多值得發掘的現代意義。本期報告,北京大學哲學系王中江教授從對道家文化的總體認識談起,分別介紹了老子的世界觀、思維...[詳細] 時間:2020-10-27 09:33 查看:3219次 標簽:王中江老子哲學思想傳統文化逆向思維平等觀
本期報告,北京大學中文系張雙棣教授為我們介紹了呂不韋及其所處的時代,簡述了呂不韋從富商巨賈到秦國相邦的過程中對秦國做出的貢獻,以及《史記》對呂不韋的評價。報告人考證了《呂氏春秋》的作者、成書時間、結構體系,概述了其思想內容、版本以及其對后世的影響,有助于更好地...[詳細] 時間:2020-10-20 10:20 查看:2876次 標簽:張雙棣呂不韋《呂氏春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領導干部的家風問題,強調要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家風文化,弘揚黨的家風建設傳統,賦予家風建設以新的時代內涵。如何培育優良家風?見賢思齊,修身為本,齊家為基,傳承和弘揚中國歷代家風建設的經驗教訓,發揚革命先輩、英雄模范治家有方的優良傳統,最見成效。...[詳細] 時間:2020-10-20 08:54 查看:9816次 標簽:梅敬忠優秀傳統優良家風修身齊家諸葛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遺產保護高度重視,多次就文化遺產保護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黨的十九大將“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作為堅定文化自信的一個部分寫進報告中。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杭侃教授作的專題輔導報告,對于我們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詳細] 時間:2020-10-19 09:17 查看:1015次 標簽:杭侃文物保護利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堅定文化自信
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是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社會共同關心的重要的教育話題,更需要我們結合新技術的發展,做好線下線上的協同,建立起家校社之間的信任。對此,吳重涵、汪雪梅、李敏三位老師通過問答訪談的方式,深入討論了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的多種多樣的合作方式、具...[詳細] 時間:2020-10-16 14:28 查看:4724次 標簽:家長課堂教育家庭學校社會
不論是陸上絲綢之路,還是海上絲綢之路,都曾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中國古老的文明與西方的異域文化通過這些通道發生碰撞和交融,從而促進了彼此文化與文明的多元化發展。本期報告,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張國剛教授從“絲綢之路”的歷史與今天出發,為我們介紹了關于東西方文明對話...[詳細] 時間:2020-09-30 10:27 查看:2323次 標簽:張國剛何問西東絲綢之路文明對話多元文化
文學的發展變化永遠是跟隨社會的發展變化而形成的。作家石一楓認為,文學的發展不是靠幾個作家推動的,文學更不可能自發地進行文體流變,它不是孤立的,文學從來就是附在社會變化上的學科。本期報告,石一楓談到了西安、南京、杭州等城市作為文學城市的淵源,談到了京派文學與海派...[詳細] 時間:2020-09-30 10:23 查看:966次 標簽:石一楓北京文學京味文學京派文學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又稱“秋節”“八月節”“團圓節”“女兒節”等。2020年的中秋節是10月1號,與我們的國慶節是同一天。中秋節這個專屬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和國家大典結合起來意義非凡,十分難得。本期報告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林繼富從中秋節的起源及其發展、中秋節的關鍵傳...[詳細] 時間:2020-09-29 18:30 查看:4758次 標簽:林繼富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中華傳統文化月亮